廣西新聞網興安4月28日訊(通訊員 李麗)從2021年12月29日到2023年4月28日,興安縣教育局派駐白石鄉鰲頭村駐村第一書記張躍進迎來了他的“駐村”倒計時,能回城了,在所有人看來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可是張躍進卻高興不起來。這幾天,他一遍一遍地叮囑新來的第一書記要盯著集體經濟樓的建設進度、要多關注貧困家庭的發展情況、要想辦法解決好中心小學圍墻的問題。除了把手頭的工作交接好外,張躍進還有許多放不下的人和事,他想著走之前一定要再到村里去轉一轉、再到群眾家里去看一看……
張躍進查看地里的玉米長勢。李麗 攝
鰲頭村委水源頭村的秦明建因大病導致家庭困難,被納入脫貧監測戶后,張躍進就一直非常關注他一家人的生產生活情況,從產業獎補到公益性崗位,從家庭收入到孩子上學,張躍進總是事事想著、時時關注著,馬上要離開這里了,他最放心不下的是這些家里還比較困難的群眾。他對秦明建說:“愛人的工作要多支持,自己的身體要注意,有什么困難就說……”對新來的第一書記說:“要把產業獎補給他申報好,有空多來看一看……”對幫扶聯系人說:“有什么好政策能幫到他的一定要多幫一把,讓他們一家過得更好……”
草尖坪村的五保戶老人龍年興的老房子去年因為暴雨倒塌了,張躍進和鄉村干部一起忙前忙后給他安置到了新房里,擔心老人住得不習慣,這一年來每次路過這里他都要進去看一看!白〉牧暡涣晳T,身體好不好,還有什么困難需要我們解決嗎?”這是張躍進每次都要問的老“三件套”了。張躍進卸任第一書記這一天也剛好是老人搬到新房一年的日子,張躍進想著一定要再來看一看。一進門,只見一個嶄新的衣柜放在門口,原來這是老人剛為自己添置的新家具,廚房里電飯煲里正“噗噗”地往外冒著熱氣,張躍進的心情一下子就高興了起來,連連對老人說:“看到你過得好,我就放心了,以后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看你!
發展產業是改變一個家庭的最有效途徑。牛路村的文華戶,愛人由于身體殘疾無法外出務工,張躍進就鼓勵她在帶好孩子的同時搞好種植,通過種養增加收入。今年她把家里的幾畝土地都種上了玉米,還養了80多只雞。張躍進來到她家的玉米地,仔細查看玉米的生長情況,看著茁壯成長的玉米苗,好像看到了文華一家越來越好的生活。
走過那些走過無數次的小路,說著那些說過無數次的話,看著那些熟悉的風景,卻從來沒有哪一次讓他這么牽掛。500多個日日夜夜的駐村生活,一句“確實很舍不得”道出了張躍進內心的不舍。
“憶往昔,桃李不言,芳華可憶!睆堒S進動情地說,“對我來說,鰲頭村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會永遠想念這里”。
兩年前,他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毅然挑起了“后進村”的重擔,抓黨建筑根基、育產業促發展、辦實事惠民生;現在,他圓滿完成了任期內的職責使命,向組織和群眾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生動詮釋了“第一書記”這個光榮稱號的深刻內涵,光榮地離開了鄉村振興第一線,贏得了廣泛贊譽和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