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興安4月28日訊(通訊員 蔣天意)近段時間以來,興安縣崔家鄉堅持把糧食安全生產擺在“三農”工作的首要位置,以績效考核為抓手,通過聚焦生產責任、耕地保護及科技助農,全力做好春耕生產工作,筑牢糧食生產底線,奏好糧食生產“奮進曲”。
聚焦績效考評,奏響糧食生產“責任曲”
崔家鄉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結合全鄉實際情況,制定《崔家鄉2023年糧食安全生產考評工作方案》,成立糧食安全生產保障工作組,將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及時分解落實到村屯、到戶、到地塊,并將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實情況、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重要考評指標納入各村年度績效考評。扎實開展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工作,鄉農業組聯合鄉紀委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對各村進行督查,通過對措施不力、工作不實、任務完成進度慢的村委進行通報、約談,壓實保障糧食安全責任,做到千斤重擔人人挑,個個身上有指標,確保糧食生產各項任務有效落實。
聚焦耕地保護,奏響糧食生產“護航曲”
全面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利用績效考核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強化非法占用耕地圖斑核查整治,建立鄉、村兩級“田長+網格員”工作機制,實行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村級全覆蓋,共設鄉、村兩級田長共26名,村級巡田員54名,對轄區內進行動態巡查,形成耕地保護工作合力。依托“退果還糧”等激勵政策,積極引導橘農將失管果園退出,大力推廣“大豆+玉米”糧食套種新模式,鼓勵種植大戶、合作社等投身糧食生產,2022年清理失管柑橘果園 450 余畝,建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區3個。加快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不斷完善農田水利、機耕路等基礎設施,確保渠道暢通和農田灌溉用水,進一步提高耕地糧食生產能力。
聚焦科技助農,奏響糧食生產“奮進曲”
緊緊圍繞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農技引進推廣及人才科技培養。通過召開現場會、邀請農技專家舉辦培訓班等方式,加大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力度,幫助農戶解決糧食生產的技術難題,累計開展培訓8期,參訓人數達1300余人,擁有農村實用人才113人。培育了以全新農機專業合作社為首的現代農機合作示范社,作業服務內容覆蓋糧食生產的各個環節,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3.37%,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建立“駐村工作隊員+農技人員+村委干部+人大代表”的春耕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助農戶搶農時志愿服務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全鄉糧食生產工作,今年以來共開展志愿服務18次。